笔趣阁 > 巢城 > 第348章 陶玄清的故事:逐出师门

第348章 陶玄清的故事:逐出师门


话说,这陶玄清被师父赶出道观那会儿,也真是够倒霉的。

        玄清。听这个名字,是不是应该仙风道骨?其实呢,身材短粗,动作也不灵活,哪儿都不像个修行之人。

        所以,陶玄清虽然已经入观很久,却一直像新来的道童一样,不停地干些杂活。

        挑水、劈柴、扫地、做饭……什么累干什么,什么脏干什么,一句话,有什么活就得干什么活。

        ——可是那又能有什么办法?谁让咱没有悟性呢?

        陶玄清经常这样安慰自己。

        ——反正那些经书里的字我也不认得几个,让我学,我也学不明白,不干这些又该干什么?假如我是师父,遇到这么个徒弟,教起来也真够累的!

        但是,天天干活,没有机会学到修行的方法,那还不是最糟糕的!

        最糟糕的是,像他这样每天任劳任怨地干活,到了最后,居然还是被师父给赶出来了!

        陶玄清,你说你对得起这名字不?你能不能别这么愣,别这么粗野?!等你以后离开我这个道观,最好先改改名字,要不别人听了你这个名字,又是“玄”字又是“清”字的,还以为那是个法号!而且,没准儿,还会认为你的辈分挺高!就你那样道行,被别人高看了一眼,还能是啥好事儿?——没明白吧?人家要是根本没把你放在眼里,兴许你还能有个机会,趁人不备,取个巧儿,占个上风……

        陶玄清把师父的这些话牢牢记在心里。

        可是,他实在不知道自己应该换个什么名字。

        想来想去,他还是决定,名字不改了!

        不过,陶玄清提醒自己,以后通名报姓的时候,一定要记得告诉别人,这“玄清”两个字,是自己的名字,不是法号。

        被师父赶出来,陶玄清可没觉得自己冤枉。

        他觉得,师父把自己赶出来,那也是没办法。谁让自己老是手这么重呢?

        前些日子,他与一名道童出去打柴,路上拾到一只包袱。

        那道童想把包袱打开看看。

        陶玄清却说,不行,这得等人家失主来了再说。说着,他就随手拦了那道童一把。

        结果,他拦了这么一下,就把那道童摔了个四脚朝天。

        陶玄清只好把道童背回道观。

        道童在床上躺了三天,才勉强能够下床走上几步。

        于是,师父说,陶玄清,你屡教不改,我管不好你了,你走吧。

        就这样,陶玄清被师父赶出了道观。

        临走之前,陶玄清还没忘记那只捡来的包袱。

        他觉得,应该去捡到包袱的地方等着。也许,那丢了包袱的人会再回来寻找。

        师父把包袱打开,看了看,原来,里面装着一包干枣。

        只有干枣,其他啥都没有。

        陶玄清当然没法拦着师父,不让他把这包袱打开。但是,他问师父,能不能把那包袱给他。

        他说,我去捡到包袱的地方等着,把这包袱还回去。

        师父笑了:“拿去拿去!这包干枣,你无论如何也要还回去。”

        于是,陶玄清就抱着这包干枣,坐在路边一直等着。

        陶玄清自己也知道,这样的做法,实在是够傻的。有谁丢了一包干枣还会找回来?而且,时间都过去好几天了!

        但是,他还是坐在那儿,一直等着。

        说实话,这会儿他也不知道自己该往哪里去,又该干点什么好。

        除了他,别人都在修行。

        修行,都是为了同一个目的——为了能成仙,为了能长生不老。

        可是,现在他该怎么办呢?

        经书上的文字,他怎么都看不懂。虽然那些字他也大多认识,可是,等这些字连在一块,他就不知道那是什么意思了!

        奇怪的是,一到晚上睡着了,他反而老是梦见各种诗句。不止别人跟他说起话来出口成章,他自己也时不时地文思泉涌。

        对这个,陶玄清总也想不明白。

        ——人家都说,日有所思,夜有所梦,你说我这倒好,每天想的东西全都变成梦了!等梦一醒了,得,脑子里啥也没剩!唉!梦里梦见有什么用哇!得学习经文的时候能用得上才行啊!都入观这么久了,读起最简单的经书来,连个门儿都没摸着,要是再深奥点的东西,那就更别想了。

        陶玄清被赶出来时,师父给了三天的干粮,要是省着点儿吃,应该可以吃上五天。

        ——有五天时间,总能想清楚下一步该干啥了吧?

        陶玄清一边这么想着,一边仍然坐在路边,等失主来找这包袱。

        一天过去了,没有人来;两天过去了,没有人来;三天过去了,还是没有人来……

        陶玄清有点犹豫,干粮剩得不多了,如果继续等下去,干粮要是全都吃完了,又该怎么办?

        他已经想好了,到时候,就再投到别家道观试试。

        ——也许到了新一家道观之后,不用先学那些难懂的经文,也能学到修行的办法?

        ——呸!痴心妄想!不学经文还能弄懂怎么修行?!白日做梦!!

        陶玄清想来想去,又安慰自己说,不懂修行就不懂吧,实在不行,就跟原来一样,挑水、劈柴、扫地、做饭,干点粗活,至少,这样能够混口饭吃。

        ——留得青山在,不怕没柴烧!只要能找个道观收留自己,接着混下去,以后总有机会!

        ——唉,难道就因为自己读不懂经书,就没有办法修行了?想想真够让人灰心的。

        陶玄清突然又想,万一还没找着收留自己的道观呢,干粮就吃完了,那该怎么办?

        ——那就只好饿肚皮了。实在不行包袱里的干枣可能还能垫两天肚子……

        ——不行不行,那是别人的东西,无论如何也动不得!这可是原则!

        陶玄清想想,说到“原则”,啥是“原则”?这个念头真是奇怪!

        ——嗯,只要是别人的东西,自己就不该打什么主意!这就是“原则”。

        ——既然这包袱是人家的东西,就得想办法还给人家。就算一时找不到主人,没办法还,那也得想想办法,给人家保管好了!

        就这样,陶玄清又撑了两天。干粮的量没算好,说是三天的量当五天吃,实际上,吃了四天就吃完了。

        所以,到了第五天,陶玄清就只好自己坐在那里饿肚皮。

        (本章完)


  (https://www.7722wx.com/html/34657/17272440.html)


 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:www.7722wx.com。笔趣阁手机版阅读网址:wap.7722wx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