笔趣阁 > 平凡的明穿日子 > 第九百四十九章 春城

第九百四十九章 春城


对中原来说,云南是不熟悉的边陲地带,自古以来难以生存,雨多,潮湿,闷热,遍地毒物,各种野蛮的边民,众多稀奇百怪的习俗,一如以流放政治犯闻名的琼州。[][].[23][bsp;      了解云南的官员其实不少,但是明朝初年的云南,确实无法和内陆的繁华相比,就算经营得力,也远不能与邻省天府之国的四川相提并论。

        沐家就是在这被人忽视的情形下,治理云南闷声发大财。

        当年朱元璋册封青霜为大理郡主,而大理城随即沿袭了前朝的命名,依然叫做昆明,并且选了新址修建新城,太祖皇帝的用意耐人寻味。

        所以明朝人不知昆明在后世享有“春城”的美誉,风景和沐家姐妹一样的灵秀迷人,三面环山,南临中国第六大淡水湖的滇池,湖光山色,天然成趣。

        如今昆明的人口飞速增长,汉人的比例稳居各族第一。

        朱高燧不明不白的死后,震动天下,徐灏却带着家眷来到了昆明,昆明也因此迎来了第一所综合性大学。

        十一月的昆明是雨季的尾巴,好似孔雀的尾羽,美丽而富于色彩。

        校园的背后,北边是一座墨绿色的山峰,山脊上有一条条黑色岩石,山上有不知多少年的铁峰庵,洁白的外墙和绛红色的庙宇成方方正正的一个圆形。

        昆明的天气和景色令第一次来此的徐家人赞不绝口,翠柳频频说怪不得青霜那丫头每隔几年就要回来,竟没想到云南还有这样的世外桃源。

        如此徐灏把大学选在昆明的原因也就得出来的,实则是他因抗战期间,昆明成为支撑抗日正面战场的经济、文化、军事重镇之一,乃是出于战略上的考量。

        学生的生源遍及整个西南,首次真正出现了从小学到中学、高中、大学的划分,教师聘请了大量优秀的毕业生。

        学校位于昆明城内西南角。随着校园的建起,周围陆续出现了小吃食店和茶楼,然后又出现了旧书店等,还有小成衣店,可以替客人翻改衣服。

        一些本地的妇人也开起了店铺,浆洗衣服什么的,还包括了补袜子。

        中原已经进入了冬季,此刻的徐灏一身单衣,站在山上眺望整个昆明城,晴空万里净蓝深远。白云朵朵好似被强光照射的精致舞台布景,发出炫目的光泽。

        一泓池水,一棵树木,眼前飞过的一只鸟儿,一双蝴蝶,都格外的明亮。加上身边巧笑倩兮的美人们,无不为春城增添一分灵活动人的秀气。

        一望无际的田野,遍布着令人欣喜的农舍草棚,田场上散着无数的牛马家禽。

        昆明的一切令外地人非常满意。上佳的待遇和得天独厚的气候环境,使得教师们可以安心工作。

        学校里首次出现了外文系,徐灏下定决心要培养出一批精通各国语言的外交官。也首创了社会系,在各族混居的西南。学生有走不尽的边民部落,研究不完的风土人俗。

        从辽东分出来的地质系更不消说了,前往西康和中亚的旅行团尚未回来。几位教授带领的团队,已经在海源寺附近发现了三,一闪一闪。

        一出来,就看见对方把他们的花又摘下来一朵,跺脚道:“小童!昨天才告诉你花儿不能再摘了,那是三十三天的三十三朵花,现在成了三十一朵,算是怎么说呢?”

        童笑贤人如其名,脸上永远挂着笑容,嘻嘻说道:“取中啊!你们怎么和白莲教一样,一股子邪气,什么三十三天?我告诉你,唐朝以来考进士乃是取中,依我们山东话就是可以的意思,取中后夸街摘花,取个吉祥之意。”

        “罢了罢了,早晚这些花儿都得毁于你手。”

        “我一天一朵,总比叫花枯死了强,反正这些花也过不去下个月。”

        屋里的学生名叫李取中,年纪比童笑贤大几岁,祖上河北人,出生在关外。辽东人普遍性格豁达,身材高大,他虽然和朱石樵一样十分爱花,花草生长时尽力爱护,并给起了各种各样的名字,花圃是他的心血,寄托了满满的思乡之情。

        可花一旦被人摘了,他也不在意,所谓过去的事不追究,人事已尽的憾事决不伤感。

        李取中待人接物极其周到,见童笑贤第一朵花随便插在左胸前的口袋里,便把套着的袜子取下来,将第二朵花拿在手里,又将两朵花捏在一起。仔细帮他插好。

        “别老是叫我取歪,小心石樵骂你。撇开你不通的逻辑吧,去年你逻辑才考了六十分,我还记得呢。走,打水去。”

        李取中顺手把未补完的袜子绕成了一个球,往屋里的床上一扔,拉着童笑贤走了。(未完待续。。)


  (https://www.7722wx.com/html/14193/8335358.html)


 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:www.7722wx.com。笔趣阁手机版阅读网址:wap.7722wx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