笔趣阁 > 山户常小庆的囤货日常 > 第208章 名字的故事

第208章 名字的故事


“我怎么生了你这犟丫头,看吧看吧,你不要的对象,人家转身就被人相走了,李敢北多好的对象呀,长得也不差,家里条件好,公公婆婆极好相处的人物,就你一句胡话没影了,李家大房的幺儿呀,族长最喜欢的孙子,家里给他留了最敞亮的山洞,那彩礼跟别人比,那都是不遑多让的,这样顶好的都不喜欢,给你找相貌好的吧,钱家那小子,多俊呀,你也不要,你这是要上天找个神仙去呀……”
  周母一顿念叨,而屋内书桌旁正襟危坐的少女,坐得端端正正的,手里的毛笔不停,孜孜不倦地批改着卷子,无论周母怎么说,都不为所动。
  小时候,写字要用锥子刻,手上起茧子了,也刻不了多少字,现在能用得上纸墨,刷刷几下的,脑子里想什么,就一大串地写了出来。
  这纸来之不易,她知道这一切都是李二叔去山下冒着危险带回来的,这样的英雄人物,如话本里的人物,是个仗义疏财、扶危济困的及时雨。
  她娘逼问她要个什么样的人物才有心思,她就想起了李二叔,村里的及时雨,说出来时,自己都了吓一跳,她不是男女的那种喜欢,她就觉得这人物极好而已,值得让所有人欣赏,还好姑姑是娘家人,没往外说去,不然她真的没脸再去学堂教学了。
  周母还在不停地念叨关,周蜜不耐烦了,才回了一句,“那人家看对眼了,在一块就在一块,干我什么事。”
  周蜜没觉得什么亏损,两人只是碍于父母面子去相看的,又不是非成一对不可,她又不是非要靠男人才能活着。
  周父搬了张靠椅坐在门外,有一搭没一搭地抽着旱烟,之前进山时,死活要护着烟袋。
  进了山,发现大老爷们都不抽这玩意,显得得他独特了,周父慢慢地就戒掉了,今天又拿出来,眉头愁成川。
  “哪有闺女不嫁人的呢?你这不是让我和你娘给人当笑料吗?”
  周老汉还是头一回听女子不嫁人的,还是出自他小闺女口中。
  周母忿忿道,“早知道,就不要她读书了,书念多了,脑子也丢了。”
  周蜜一听,啪地把手里执的毛笔拍在桌面,桌上的卷子被震起又落下,笔刚好回到凹处放笑的位置,没有一滴墨水滴漏出来。
  吓得周父周母立刻噤声,老俩口恐惧地对视彼此,那眼神:咱这闺女真是越来越悍了。
  周母缓了语气,“黄丫,你别这样,我们也是为了你好呀,你不嫁,哪就招一个也行,你喜欢哪个,娘去请人去说。”
  她姑娘这顶好的人儿,多得是愿意上门的。
  句句不离嫁不离娶的,周蜜真是受够了,“我有名,我叫周蜜,不叫黄丫!”
  村里觉得她起名周蜜,定是受得父母疼爱,殊不知,这一切,都是她极力争取来的。
  谁会是去想,那个曾经叫黄丫的枯瘦小丫头,在家里并不受待见。
  村里有学堂可以上,她要做完了活,去求阿娘才能去学堂,而别人家的小孩却能自己决定要不要去学堂,从上午听到下午的。
  郭家六个闺女,最小的闺女,也是最幸福的闺女,她阿娘起着大早给她做吃食,姐姐姐夫们更是频频来回接送的,她有五个姐姐,姐姐嫁了人,她又多了五个哥哥宠她的姐夫们。
  周蜜好羡慕,她也想要人疼,她想有人支持她去学堂念书识字。
  她在河边跟一群大娘们洗衣服时,她是最小的,她们都觉得她一个小孩出现在这里很正常,没有人关心她这个时候,是小孩子在学堂听课的时候。
  只有常小庆出现后,问她怎么不去学堂,是不是不想学,小孩子怎么能不去念书呢,几句话就把她阿娘听臊了,就从那天起,她阿娘让她每天去上学,然后她努力地学,虽然不能成为第一,但她是女娃子里的第一名,她爹娘很骄傲,她发现爹娘对她越来越关怀,她觉得,只要自己更加优秀,她就能守得住家人的喜爱。
  周父心里咯噔的,抽着旱烟顿时没了味,真难抽,心更堵了。
  每次闺女说这话时,他就想起林先生念给他的那篇文章,她闺女得了奖,林先生特意送一大块腊山猪肉过来。
  那天,他很自豪也很心塞。
  闺女写的那篇小记,让他至今难忘怀,那一句,“我不想叫黄丫,我想叫周蜜,甜甜蜜蜜的蜜,被爹娘疼爱的周蜜。”
  周老汉松塌的眼皮又塌了几分,看不清神色,喉咙的哽咽强行咽了几次才敢张嘴。
  “那就不嫁了呗,咱闺女就喜欢读书看书教书的,挺好的,村里人都夸,又肯陪着咱俩个老的,多好呀。”
  周老汉说完,转身一低头,眼泪就啪啪掉了出来,周母看了,没敢吱声了。
  这么多孩子里,最亏欠的就是小闺女,个个孩子都有像样的名字,就她因为日子难的时候出生的,一眼到头没期盼的,就随口叫了黄丫,黄毛丫头的意思。
  村里闺女多的人家,也有红黄绿地取名,但人家取得有意境呀,什么红莲黄杏绿荷的,郭家那几闺女虽然随意,但人家统一呀,没有偏了谁,大丫二丫三丫地连起名。

  周老汉是老大哥,他成亲时,他爹娘还生了几个弟妹,当爹当娘把弟弟妹妹们拉扯大,虽然不认字,但几个孩子一出生,弟弟妹妹们就来送礼帮他选名的。
  好不容易上来大帽山,两个弟弟没了,这起名的事,就没人帮他起了,他是不会起好名,黄丫这名,是他起的,也是他的问题,太敷衍了,哪怕当时去落个脸,请教老族长也好呀。
  周母气得将闺女的门帘拽下,冲着门帘道,“你就是事多,心眼儿太细,做人这么计较,以后有你苦头吃的。”
  周老汉赶紧把婆娘拽走,还说啥呀,自家闺女什么德性不知道呀,越说气性越大的。
  周母甩开丈夫的手,这父女俩,一个红脸一个黑脸的,她就是个夹心肉。
  当初不让她去学堂,是在观望看看是个什么情况,要知道,天上哪有掉馅饼的好事,她防着也是应该的呀。
  而且家里去学堂那么老远的路,她不放心,地里活又多,家里谁闲着呀,活都要活不起,谁还想着念书呀。
  两个闺女又连接生了娃,她忙不过来,就让小闺女帮忙洗洗衣服,一家人互帮互助,照看一下姐姐的娃娃,这不是应该的吗?
  当初她生小闺女时,坐月子都是几个大闺女伺候的,几个姐姐日夜颠倒照顾着她,才把她带活,那她姐姐生娃了,身边又没个婆婆能照应,她当娘的,她当妹妹的,是不是该帮忙照顾的,这也怨上了,周母觉得这个小闺女真是来讨债的。
  她没觉得黄丫这名怎么了,又不难听,还觉得这名把人养活了,老话说贱名好活,那时候过得多难呀,取个好名不好养活呀。
  再说说人家李家,族长可是童生,最宠的五闺女取名五妹,四个儿子的名字,那也是简简单单的,说好名不好养的,她连名都没有呢,跟谁委屈去呀,以前村里人就叫她罗家的,后来嫁人了,喊她周氏。
  她就是粗渣子吃多了,生了个细糠女,不知好歹。


  (https://www.7722wx.com/html/12322841/38383631.html)


 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:www.7722wx.com。笔趣阁手机版阅读网址:wap.7722wx.com